什么是清代秋厥?

梁枫汾梁枫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秋厥,病名。又称厥证,厥症,厥逆等。古人谓厥证属急症,起病急骤,发病剧烈,来势凶险,变化迅速。

厥证是病变深入于气血的阴阳偏胜偏衰所致,是脏腑之气逆于胸腹不通遂致的猝然昏倒,四肢抽搐,或者叫抽搐,吐沫,甚则不觉身等症。厥的轻重不一,有轻有重,轻重不同。轻者,厥而不昏,或迷而不厥。重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抽搐,或吐涎沫,或见呃逆,或见身痛,或发热,或腹痛等,均系厥证的性质和症状的反映。

古人把“厥”分为寒厥与热厥,或厥逆与厥症。厥证发生的原因由于气、血、痰、热等不同,又有气厥、痰厥、热厥、寒厥之分。

寒厥或厥逆:由于机体虚弱,阴寒内盛,气血失于周流,或外寒侵袭,损伤内脏阳气,致使厥气逆上而发生厥证。多伴有面色苍白,肢厥体寒、眩晕、心悸、胸痛等症。

热厥:多由于邪气入里,煎熬体液,脏腑失调或气机壅塞,气机逆乱造成。多伴有口渴、面红、头晕、胸闷、腹胀、腹痛、大小便闭等症状。

厥症:多因热极或气滞血瘀化火灼阴,或外伤内伤致肝失养血等。多伴有烦躁,发热,头痛,呕吐,胸满,喘促,腹胀满等症。

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全身四肢抽搐,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见呃逆,或见身痛,或发热,或腹痛为主要症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