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元硬币哪里换钱?
这个啊,我有一堆,不过都是废铁价了。。。 1935年法币改革以后,民国政府颁布新币制,收回英帝国主义在上海的铸币权,统一发行新的法定货币——法币。因为之前上海租界是独立的,所以存在很多旧的银元,这些旧银元实际上是在外国银元的基础上铸成的,重量、成色都有标准。
比如孙文的孙中山像银元,就是模仿墨西哥银元的式样铸造的;袁世凯像银元,就是模仿美国银元(摩根币)的式样铸造的。但到了1935年以后,全部以工字元宝币(又称国币)代替,规定1元银币重26.8g,含纯银24K(90%),1角金币重3.6g 含纯金75%。此外还有1元、5角的镍币以及1分、2分、5分的铜币。这种制度延续到建国初。
但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法币基础上发行了“金圆券”,想以此挽救经济危机,结果失败,老百姓手里的法币和金圆券都变成了废纸。于是大家又拿出了以前的银元,银元和法币一起流通使用。当然,此时银元的价格早已不是以前的了,一枚银元能买好多东西呢! 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又在台湾以金圆券为基础发行新台币,直至今日。而大陆方面则一直沿用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故此,民国的银元在大陆是非常便宜的,只要几十块钱就能买个原光的,品相好的几百块钱就可以到手了(比如四版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袁大头)。而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民国时期的银元却非常值钱,一个普通的三文钱(袁大头)可以换到上百美元。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至今仍使用台湾币值,而台湾币又是以金圆券为基础的,民国时期发行的银元(包括民国的纸币)在这些地区都变成了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