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怎么分辨?
1950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极为匮乏。为了支持国内建设,同时也为了向全世界展示新政权的能力与信心,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行新中国自己的钞票——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8枚,最大面值达五万块。由于当时还没有印制技术的突破,所以第一套人民币的图案都是正面主景。
1974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银行的印钞工艺得到改进。为了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共有 11 种面额、 57 枚,是现在第三套人民币的前身。其中1分、2分和5分的硬币在市面上广泛流通。
1980年代初,为了适应对外贸易和国内外旅游的需要,国家决定发行一套新的人民币,即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共有 9 种面额、 128 枚,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 3 个面额,增加了 28 枚。1999 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目前使用的货币为第五套人民币,共8种面额、16枚。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假钞呢?
1. 用手摸。真币采用涂改符号、涂黑号码等手法制造的伪钞还是能较容易地通过触摸识别出来;而用塑料纸贴成的新币则更容易识别,因为纸币的凹凸感是无法仿制的。
2. 用眼睛看。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只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查看票面是否褪色或变色,二是观察图案是否清晰,三是看是否有折痕。对长期保存的纸币,可以将其放在荧光灯下观看,有荧光反应的很可能就是假钞。
3. 用仪器测。现代的假钞制作已经相当精良,肉眼难以辨别的可通过仪器测试来识别。例如采用磁性检测器检查金属墨印的防伪特征,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观察防伪标记的变化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和技术指导,不推荐非专业人士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