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镜有几种?
我国古代用镜子来照面容,梳妆打扮,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有记载了。 那时候的镜子大多是用青铜制成的.因为铜是红色的,所以这样的镜子又叫“青铜镜”或“铜镜”,也有少数用锡铁合金制成的。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一种玻璃镜,但是这种玻璃镜并不受欢迎,因为它易碎且价格昂贵。 一直到唐朝末期才出现了铸铁镜,这是因为冶铁技术提高了,用铁水可以铸造各种形状的东西。这种铸铁镜一直沿用至今,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除了普通的圆形、方形镜子外,还有用来照头发的簪子形镜子和用来梳妆的凹面镜子(现在用的化妆镜的前身)。
到北宋时,发明了钢化玻璃,开始用到生活中,当时叫做“水晶”。后来西方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玻璃制造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出现在生活中。同时因为西方人的到来,我国的海禁放开,外国的玻璃器也开始传入,比如眼镜、玻璃杯等,而清朝中后期更是出现“洋瓷片儿”,其实是外销的瓷器。
但是,我们民间自己使用的镜子仍然是以陶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只是在外形上多了一些讲究。在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圆弧形的镜子;明朝开始有了花纹,并且多为吉祥如意的图案;清代则追求精美的花纹,多用镂花刻花的方式。虽然原料和工艺都有了改变,但是镜背的纹饰依然以圆形为框,中间有菱形格或者是八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