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草书七绝诗轴 祝允明草书七绝诗为纸本,七言绝句,四行,计二十八字,字径约七厘米,书于明嘉靖甲寅(1534年)年七十二岁时,为其晚年草书的得意之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诗曰:“笑舞飞鸾鹭,闲行踏龟鱼;何须乞灵语,便是太平居。”诗句意为:闲时在池塘旁,逗引水鸟游鱼,何须去求吉祥的话,此地便是太平的安居。其诗句,亦是晚年心态的写照。 全诗四行,第二行较长,第三行情势略敛,第四行又伸展,通篇顾盼有姿。起首“笑”字以迅疾的竖势切入,顺势作“彡”旁,略收的“田”字和舒张的“之”字,一敛一放。第二、三字用干笔疾进,笔势相牵。第四字“舞”字复以大纵势之笔,取应和首字之气。第二行起笔以横向笔画稍事喘息,作“飞”字时,又迅转直下,接下诸字笔势时缓时急,时断时连,连笔牵丝,时见其中,使整行字势连贯。第三行复见纵横错落之态,其中“龟”、“鱼”二字写得尤为恣意。末行笔缓势敛作“灵”字,次作“便”字,势畅情足又作“太”字“、平”和“居”三字,全以慢笔作来,有行到终处、安适自足、归心似箭的情绪显现。
小楷黄庭经 卷,纸本,纵22.7厘米,横438.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祝允明晚年精心之作的小楷,以锺王为法而自成一体。通幅整饬严谨,虽字径小若粟米,点画起讫分明,笔笔中锋,一丝不苟。其结构则于平正娟好中时出险劲,且大小相杂,或疏或密,于齐整中有变化,足见书家匠心。而其整幅气息冲和淡雅,蕴藉风流,不激不厉,尽合古法,毫无习气、匠气,于此乃觉书家风度、人品气格于笔墨间自然流注。故是作虽结体、用笔无大疏宕处,亦为人所倾倒,叹为神品。末行款署“陆机文赋,枝山”并钤“允明”朱文印,无纪年。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安岐《墨缘汇观》、清·孔继尧《云翠楼书画记》等书著录,并有卞永誉等鉴藏印多方。此赋为陆机传世名篇,文辞典丽,情思隽拔,自南朝至隋唐,注家蜂起,而其中以梁昭明太子萧统与唐李善合注本、唐代吴棫注本、唐代五臣合注本最有影响。此《文赋》作于1026年,宋徽宗赵佶时年26岁。在书法上,宋徽宗赵佶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对后世影响极广。此《文赋》用笔细瘦婉丽,点画多取法薛稷,而结体舒展飘逸,又从褚遂良处着意较多;笔画顿按轻柔,藏锋不著痕迹,清劲之中不失腴润。细察全篇,几乎字字不同,应变无碍,深得古法。清人梁清标谓宋徽宗赵佶"此卷奕奕诚是艺林杰作,即'玉楼醉书'诸帖尚逊一筹",此话也许有夸大之处,但说明此帖确实极为精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