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山作品收藏价值吗?
首先说,任何画家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市场,只有市场活跃程度之分;其次,任何一位画家也不会所有的作品都受到市场的青睐,也会存在“废物”,也就是所谓的“冷门”作品。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判断一幅画是否值得收藏呢?或者说我们怎样判断一幅冷门的画家作品是不是有潜力成为“宝物”呢?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齐白石老人拍卖的情况。1986年,北京翰海举行了一次“齐白石作品专场”,当时齐老的书法、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精,全场成交额达到了207.5万元,创造了当年中国书画拍卖的新纪录。到了2011年,同样在北京翰海,齐老的一幅《松鹰图》以3.6亿元成交,创造了当代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价。而此前5年的2006年,同一场地,齐老的一幅《白石老人纪念册》由日本收藏家冈田有纪雄以184万美元高价购得,加上佣金,实际花费超过200万美金,当时相当于1300多万人民币,如果算上通货膨胀的话,这个数字要远远大于1300多万,可见其作品的保值能力之强!
那么为什么齐老的作品能如此值钱呢?原因也简单,一是齐老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二是齐老的作品数量足够多,三是齐老始终站在艺术潮流的前面。 先说说第一点,大家都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道理,所以在艺术领域是没有“第一名”的,因此也就没有所谓“大家”的概念,只有“大家之风范”可寻。齐白石老人不仅是丹青妙手,更是个性情中人,他的作品中恰恰具备这种“大家之风范”,所以才能受到市场和收藏界的双重认可。
再来说说第二点,任何一个大家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作品数量诞生的,比如同时代的徐悲鸿、张大千等就不及齐老,因此齐老的作品可以说是“量”的优势。 第三点也很重要,因为大师永远是潮流的引导者,所以他们总能找到合适的“度”来迎合市场的需求,这点也同样重要。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赵玉山的作品,他是否属于大家?是否是潮头?他的作品数量够不够多?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们也许可以给出答案了——赵玉山老师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当代画家,这一点和齐白石非常相似;同时,因为有着自己的风格,所以他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说在当代画家中,他是相当能把握住市场脉搏的一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画家本人就是一门生意,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画者之所以默默无名就是因为无法平衡生活与生意的关系,要么生活无法解决,要么生意无法做足。一个画家有没有商业价值其实取决于他自己,如果他不愿意“出卖”自己,那就什么也卖不出去,只能默默“坐冷板凳”,反之则能享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