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中国用什么钱?
1934年,民国二十年。此时中国已经使用了多年的银元(外国的殖民地货币在中国流通),为了收回主权和货币发行权,开始发行法币。但当时法币的发行量并没有完全收回流通中的银元,所以二者是同时使用的。
到1936年,由于抗战爆发时国民党政府退守西北,携带大量银元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用纸币代替。此时因为战局不稳,运输困难,陕西等地出现限价政策(就是规定价钱,低于这个价钱不许买卖),所以发行的钞票无法流动,造成陕北大批商号倒闭。随着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返回南京,继续执政。此时因战后通货膨胀,原法币早已贬值,又发行了新法币。而之前在沦陷区发行的伪钞也在市场上流行开来。
到了1948年年中,国民党政府已经无力回天,在东北全境丢失后,又损失了华北五省,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也宣告成立,经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协商,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收兑各解放区印行的货币。由于解放战争迅速走向结束,为简化兑换手续,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法。于是从1948年下半年至10月,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人民币兑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