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是怎么评的?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和书法教育的从业者,可以负责任地讲,目前这个状况下,书法家是无法“评”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书法家?简言之,书法家就是具有高水平的书法创作人才。
但是我们现在评价一位作者是不是书法家的时候,却很少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更多地是从作品的角度、从字体的风格上来判断。比如我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不管是毛笔字还是硬笔字,只要符合我们的审美取向,觉得十分漂亮,就会说这位书法家水平很高;相反,如果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笔画粗陋,结体散乱,我们就认为这位书法家“水平差劲”。
然而这种评判方式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因为书写者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书法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出现同样的作品有人认为是妙品,有人认为是一般的情况并不奇怪。况且现在的书坛浮躁而又混乱,各种快餐式的培训层出不穷,大家学习的态度不一,写作的水平自然也难有高下之分。如果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非要争出一个高低来,那只能说是一种偏执了。虽然艺术是无可比拟的,但我们评价艺术时却不能如此任性。所以我说当今的书坛,书法家是无法“评”出来!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让我们比较公正地判断一位作者的书法水平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看他的代表作。假如一位作者写出一幅水平非常高的作品,那么我们说这位作者是一位书法家;反之,若他写了很多作品,但无一例外都写得差强人意,那我们说这位作者不是书法家——当然,他也可以是某方面的书法家(文房四宝书法家、印刷体书法家等),但他一定不是当代的书坛大家。
也许有人说,当代书坛大家水平不高,他的作品往往不过平平无奇而已。这话也对,但不是原因所在。问题在于大家对“水平”两个字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试问一下,《圣教序》水平如何?《兰亭序》水平又如何?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同这两篇作品的水平绝对是第一流的。既然两篇作品水平都很高,我们能说王羲之是书法家吗?同样,颜真卿写了《祭侄文稿》,苏轼写了《黄州寒食诗》,这些作品都是千古佳作,但我们能因为这些作品而承认他们是书法家吗?我想说的意思是,只有当一位作者拥有不止一首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作品时,我们才能承认他是书法家。否则的话,只能承认他只是某个领域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