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放大镜吗?
这个嘛,还真有过。 叫「光学小孔」,发明者是明朝科学家方以智(1611年—1671年)。 用现代话说,他是一个物理学家、化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对,还是个多产作家,著有《物理小识》、《浮萍集》等。 他在《物理小识》卷二中介绍了这种仪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以纸黏竹作筒,其中间剖开,两片相合,以线穿定,外敷墨汁少许于上。 然此物最灵,惟在九月半后,全收其光者可用,过此时候则不验矣。 取一玻璃片架于上,以手掩镜,口言 “看”字,即放光一闪;移时再观,则光透纸背,显有字痕,或数寸或盈尺者。虽日中炎暑,运用捷巧,无所凝滞。
简言之,就是在圆筒的一端贴上薄纸制成一个小镜子,然后把这块圆玻璃放在上面,用手遮住发光源,嘴里念“看”字,就可以看见镜中的影像了。 这个东西能做些什么? 方以智在书中举出了许多例子,比如用来观察植物的花蕊、昆虫的翅膀等等。 而现代人用它来做什么呢? 除了做简单的放大用途以外,还可以帮助视障人士阅读! 真是造福人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