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翡翠和新翡翠的区别?
谢邀,这个问题问到骨子里了~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现在所谓的“A货”、“B货”和“C货”的分类标准是基于古代的,而不是现代的。 A货,指的是天然未经人为改变的翡翠,也就是天然翡翠; B货,则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其处理过程包括清洗、酸洗、浸泡、填充等; C货则是染色的翡翠,通常与B货一起出现。
现在,我们评价一个翡翠的质量,主要看3点:种水、颜色和做工。其中,种水是基础,颜色是点缀,而做工则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翡翠,按照年代来分主要有新翡翠和老翡翠两种。 老翡翠,又称为古玉,是指清末民初时期生产的翡翠,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制作的翡翠。由于时代久远,很多老翡翠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颜色,而且表面附着一层包浆,看起来油润亮泽。老翡翠多保留了翡翠原有的种水和底色。 新翡翠就是近十年左右上市的翡翠,其颜色更加鲜艳明亮,表面光洁,少有瑕疵。因为工艺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新翡翠多为冰种或者玻璃种,而且尺寸很大,达到60厘米以上的也很常见。不过,新翡翠往往被用胶水注入结构缝隙中,所以看起来非常通透,仿佛毫无杂质。
古人将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统一归为一种品种,即现在的糯种或豆种,颜色也是以青绿色为主,略现黑色。也就是说,在古代,只有新翡翠,而没有现在这样的冰种、玻璃种,更没有紫色、粉红色等等,一切以绿为美。如果有个性化的小瑕疵,那简直是再完美不过了。 用现在的审美回溯到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好在考古工作中偶尔能发现一些质地非常好的玉器。比如1985年新疆吐鲁番县亚尔凡村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件绿色碧玉质地的“飞天”,这件文物如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