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以后会消失吗?
现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早,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现有情况看来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就现在而言,尽管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世界领先,但仍然是一个贸易顺差国。在西方发达国家严格控制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因为他们担心通胀),我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受美元加息影响将逐步收窄。同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国内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和房地产)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居民和企业债务高企,金融稳定也受到一定威胁。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国家今后势必会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个是扩大内需,一个是扩大出口。而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扩大出口,货币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如果外贸企业还是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样,以美元结算,那么出口肯定要遭受一定的损失;而如果扩大内需,人们手中的钱流动起来,则必须增加相应商品的供应(包括服务),这些都需要有对应的货币做支撑。因此可以预见,为了实现内外需平衡,必然要采取适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当然不会像2009年那样大幅降息降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前国际上普遍低估了中国经济的真实水平,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短期内还有可能继续升值。但问题是我们又不能靠升值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如何平衡好收入和支出,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需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另一方面又要扩大国内的进出口和内需。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出口产品的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那为什么不直接把人民币汇率调整到足以刺激出口的水平就行了?问题是现在的汇率决定机制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其中的参数有很多,除了进出口之外还有资本项目、外汇储备等等。而且,任何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不可能只由本国利益决定,还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应,所谓“一价定律”,即一国汇率应该等同于其它国家对待它的汇率,这样才不会刺激其它国家采取相应措施。所以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空间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