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军判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经巫山时遇赦得返。在回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记述了这个充满喜剧色彩的经历。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表达了诗人“赦还”时的喜悦之情。
《早发白帝城》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鉴赏: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恰似江河里滚过的不知其来去的骨感美人。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顺水行舟之景。全诗锋棱挺拔,勾勒精妙,大气磅礴,把诗人遇赦后经过三峡时的欣喜激动心情,描绘得酣畅淋漓。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 、“占据”解。还应视同“间上” 的省略,即在彩云之上。“白帝 两字实写地名,诗人用“彩云间” 三字描写白帝城,满纸豪情,让人惊叹于诗人的想象力之丰富,让人顿生神游之感。彩云间,是诗人想象中唯美缤纷的抽象物。白帝城就在彩云中间,在诗人的想象中,那雄踞于山巅的白帝城比彩云还要高。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这样的想象也算合情合理,但是,诗人究竟为什么要写白帝城的高耸入云?这是因为高山出平湖,高峡出平湖。平湖高峡,波光云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是诗人李白的杰作,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李白的绝句,自然天成,犹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而音韵配合,又宛若高山流水,清越舒畅,直如天籁。白帝城是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是巴蜀门户。白帝城因三国蜀汉皇帝刘备托孤而名扬天下。刘备伐吴兵败,临终前将年幼的儿子和国家重臣托付给丞相孔明,并嘱咐孔明,如果刘婵不听你的,你可以取而代之。这段历史是“白帝城托孤”。“白帝”这个名称的由来,却是因为它与刘备无关,它来源于中国古代“五黄帝”中的某一个皇帝。但是,因为白帝城这个名称里的“白”字,又与“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丞相孔明有关。孔明的字是“孔明”。“明”字与“亮”字相合为“晴明”。因此,我们可以说白帝城是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的象征,是诗人心目中一个光明、祥和而高贵的地方。这样,自然天成,一咏三叹,使得全诗更加动人。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却如此亲切,是因为江陵不仅有诗人要往的地方,还因为那里有诗人的牵挂所在,有诗人的故人所居,有诗人的情感牵系。江陵是诗人魂牵梦萦、心心相印之所。“还”字,多么让人感觉诗人的归心似箭啊。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重重青山,飞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