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币100文价值多少?
这种铜币,属于民国时期的货币,即国民政府的国币。 民国时期共有三个年份发行过100文的纸币,分别是:1928年发行的“中国银行百元钞票”;1935年发行的“法币”;1949年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全国统一流通本位币”。 而图中这枚钱币,应该属于地方性的硬币(当时各省多有铸造铜币的习惯),具体品种应该是“双旗币”。
“双旗币”全称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因为民国元年建国称“民国开国纪念币”,而民国五年建国,则称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以区别新莽建国时所铸的“新莽大钱”)。这类钱由中央政府批准,统一制样,统一发行。
目前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双旗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湘鄂粤三省会局所铸,另一类是其他省局所铸。其中湘鄂粤会局所铸存世量稀少,较之其它省局的同类钱币更受青睐。 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分成了两类,实际上很难区分。很多钱币书中所言的“外省”、“本省”,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地理划分。而且有些省的边界变动比较大。另外有些省份不是按行政区域来划分的。比如江南造币厂,原属浙江,但后来划归江苏省。所以“双旗币”的划分,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
由于时间久远,历史变迁,现在的“双旗币”已经很难找到当时的分界了。因此市场上所见“双旗币”多是混排的。价格上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无论哪种“双旗币”,都是民国时期当地发行量最大的钱币之一。在民国时期,社会风气开放,老百姓消费水平高于清王朝末年,又由于战乱纷争,各地币值不稳,因此大面额的钱币受到普遍欢迎。而“双旗币”100文正是面值最大的一种。
不过现在再来看这些老钱币,100文的“双旗币”却显得有些“尴尬”,因为它比不了大面额的纸币和硬币(硬通货),也比不了小面额的纸币(如第四套人民币中的2角纸币)。它只能挤在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毛钱硬币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之间。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