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冰梅怎么区分?
首先介绍清代冰梅纹饰常见的器型。主要是盘和瓶类。瓶子以梅瓶为主。清代梅瓶与元明清等时期相比,无论造型和纹饰风格都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清代梅瓶比前朝要娇小些,束口,颈部更加细长,瓶身多近下端外撇,圈足外倒角。清代冰梅碗、碟、盘,口沿均有一圈空白,内壁纹饰简洁,一般为朵莲或莲花锦纹。碗有两种造型,无足,浅弧腹者为多,小撇口者少。而碟、盘有圈足,平底。从器物胎釉来看,清早期由于景德镇御窑厂恢复,产品胎体厚重,制作精细,釉色清亮。康熙中期以后民窑瓷器异军突起,胎体变薄,瓷化程度提高,纹饰规整。
从具体的纹饰图案分析。清代冰梅盘、碟、碗的外壁纹饰特征是,梅花、冰裂纹共同布满全器。所绘梅花清丽洒脱,有的花瓣有五出、六出、七出,梅枝盘曲有劲,并留有大块的留白。用粗细深浅不一的黑色线条勾画冰裂纹,纹饰纵横交错,密布器身,显得清晰透亮。冰纹的分割块面以三角形、四方形、不规则的多边形为主。有的则把各种三角形、四方形巧妙组合成各种植物形和几何形体,使图案形象更为突出,增强了审美情趣和视觉效果。清代冰梅瓶也是通体施釉,釉面肥润,白中微微发青,冰纹、梅花分绘于瓶的的上、下部位。有的瓶把处、瓶足处施酱色釉,使瓶的釉色显得更加稳重。
而民国时仿制的清代冰梅瓶、盘,虽然在制作时力求逼真,但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民国时期仿制的冰梅瓶、盘胎体较薄、较轻,所绘的冰裂纹过于规律,缺乏生动和厚重的气息。瓶的口径比清代的要大一些,器型也略显粗笨。有的器内也有冰裂纹及梅花图案,但显得过于草率。
仿品釉色也偏白,与清代清亮的釉色有差别。有的民国仿品为达到与清代器物相同的釉色,人为的将器表涂抹上一层薄薄的灰色物质而达到臆想的目的。有的民国冰梅瓶,虽然瓶身与清代的瓶相似,但瓶底不是白釉而是仿制出与瓶身一样的釉色,这也可以作为分辨清代与民国时制器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