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通宝当百为什么在中国流通?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原因其实也蛮简单的 首先,关于“中国”的概念在明朝和清朝都不是像今天这样确定的,明朝时所谓“中国”其实是指汉地十八省,毕竟除了东北、蒙古和新疆等地外,汉地十八省确实在历史上是作为封建王朝的直辖领土存在的(即使有藩王统治的地区也要承担义务赋税),所以“汉地十八省永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句话从明朝开始就是没毛病的;而东北、蒙古和新疆等地区在明朝时都属于不属汉地十八省的羁縻藩部,所谓“天子万里巡狩”指的就是对这两个区域的统治方式而言的——天子(皇帝)到两个地方的巡狩,其地位等同于普通诸侯朝见天子时的礼仪,当然和真正的中央直管区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蒙古虽在明廷设置北监(北直隶)管理,但蒙古诸王府与京师其他府县一样都要缴税,而且蒙古的税收要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相当大的比重(比如永乐九年蒙古贡马3000匹、骆驼500只,嘉靖三十六年蒙古贡马8693匹)而不是像辽东、西域那样只供给边饷;而清代的“中国”概念更是涵盖了内外蒙古等整个北方疆域,不过这里的“中国”实际上指的是满人统治下的“中国”而已了,汉地十八省仍然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其次,虽然清中后期开始在汉地十八省施行洋务运动和新政,但是在东北地区和蒙古仍然坚持满洲本位政策(这也是被后来的伪满和内蒙独立给坐实的),即使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已经表现出强烈侵辽野心的情况下,清廷一方面继续和日本展开外交交涉,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则强化东北和蒙古的军事存在——清军在东北编成镇军,由盛京将军兼任统领,驻防吉林的武卫左军在马玉昆的带领下于1894年进入朝鲜协助清军作战并参与了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而驻扎在哲里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旗王多尔济率领的骑兵也被抽调入关,可见此时东北的军事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当然最后这些军队还是被日军包围全歼的……),而在内蒙古则有绥远将军统辖归化城及土默特、察哈尔三部,另在锡林郭勒盟设立正蓝、正白二旗参领,在兴安盟设立扎萨克图郡王旗,在巴尔虎蒙古地区设立三旗,在锡林郭勒设立二旗,在乌兰察布盟设立一旗,共十旗分设驻防。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清中期后汉地十八省与关外有着较高程度的军事和财政联系,再加上“中国”概念的模糊性才造成了所谓的“天保通宝当百在清末流通”的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