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发生了什么6?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1926年爆发的“三·二七”惨案,使国民党内部“右派”分子认识到:国民党虽然拥有革命权威,但真正掌握革命主动权的是共产党。于是,他们便要求“联共"、“容共”,使中国共产党员逐步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坚力量。
1927年3月24日,由国民党左派和右派联合组成的新任国民政府,宣布驻各军立即停止扰乱地方,专心致力平定乱源。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国民党内部的团结,1927年4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在汉口召开。这次大会虽然提出了联共、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并没有得到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认可。
5月初,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汪精卫、张国恩、罗派聂、彭泽民等四人到武汉,协助邓演达领导农民运动。至此,国共两党正式合并。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清党”会议,提出了“分共”的主张。这次会议实际上提出了与共产党决裂的问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决定:将中共所有的党务、政治、军事人员一律撤销,以“妨碍统一”、“破坏团结”的罪名通缉在狱的共产党人。武汉国民党的“清党”运动,是反对共产党的一次严重事件。
1928年2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赣南地方武装的帮助下,先后取得了大柏地战役与龙冈战役的胜利。2月27日,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攻占吉安城。1928年4月底,红四军攻占长沙。在长沙的第三十一天,发生了“马日事变”。“马日事变”是国民党右派在湖南实行的反共运动。自此,国共两党组织开始全面对立。
1933年初,蒋介石调集大量兵力,开展了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围剿”开始后,第27、28、30、31师被编入中央集团,于3月20日进攻中央苏区。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取得胜利。1933年9月底,因江西省省委遭受破坏,中央苏区内部陷入空虚。此时,蒋介石获悉此信,便于10月中旬再次命令各进攻部队向苏区进犯。经过半个多月的血战,中央苏区被迫撤出。这次反“围剿”战役,是中央苏区历史上“损失较大的一次战役。”“左派”领导下的福建人民政府是国民政府的敌对政权,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击退了南京中央政府发动的第一次“围剿”。6月15日,在宁都小布与福建人民政府部队会师。
1934年7月,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一时间,国难当头,全国军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严重危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接受蒋鼎文、罗卓英为主席和副主席。7月2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发布《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统一的抗日红军、工农红军和东北义勇军的整个抗击,争取中国解放和抗日战争胜利。
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市)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2月16日,北平学生举行大雪游行,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12月24日,国民政府下令通缉“共党要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30日,国民政府又指令将共产党主要核心人物叶挺交由军法惩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后组成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担任主席。22日,毛泽东、周恩来与张学良在延安举行联名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25日,毛泽东与彭德怀在延川府镇凤县石坊举行了热烈而友好的会见。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7月15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战争宣言》。7月21日,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民委员会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失地、实现民主、改良生活等主张。8月13日,日军爆发了“八一三”事变,战火很快燃及上海,直逼苏州。8月22日,国民政府宣告已整编16个师又3个旅的正规军开往上海,坚决保卫上海。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的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9月2日,国民政府宣布将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军调沪参战。
1937年秋,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同蒋介石第一次会谈,达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协议。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发动淞沪抗战。8月14日,毛泽东发表《上海上海,你怎么“沦亡”了!》一文,警醒上海人民不要把上海“丢掉”。31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闸北挑起“三一八”事变。9月2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