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民国三年是几年?
自从清朝灭亡过后,人们一直渴望着一个新的、统一的、民主的、强盛的、统一的共和国。而这时,在国军与红军的战略决战尚未彻底胜负面前,南方已经有的各国各自为政的暂时统一局面,这一时机对中华民国统一的形势是极其有利的。于是,在南方国民政府应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号召,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是极不矛盾的。
而在各种矛盾斗争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势,便是以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为中心的非武装的救国运动,与直系、奉系、南方诸派军阀的武装的复仇运动之间的激烈斗争。1924
年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李大钊提出"国民会议运动",使全国民众的热情高涨,而这一运动是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所组成的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推动下开展的。
当时,陈炯明所主导的广东省政府公开拒绝协助促成国民会议的召开,于是,孙科与赵哲等国民党对陈炯明发起了政变,这就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一场针对以陈炯明为主的广东军阀的战争已成事实。
然而,为了达到实现国内和平统一的目的,孙中山接受了来自英国私人代表的麦耶尔的建议,将大元帅的军权让与段祺瑞,来换取他与冯国章、张发奎的支持,并任命冯国章为北伐总指挥。而为了在尚未实现的国民会议之前,先实现国家统一的总统制,国民政府于1925年10月25日
在长春召开的国势会议,决定了建立总统制国体和修正完善《国民政府组织法》。
而这时,奉系军阀在获得俄、日政府大量军援的情况下,加紧了北伐的准备。为了实现全国统一的革命目标,国民政府于1926年7月誓师北伐。
在经历了三个月的战争后,国民军在马当一战中,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占领武汉;而孙传芳在遭到皖、浙、苏等地民众联合军的沉重打击后,被迫向江西退却。
而在武昌,国民革命军将校军官委员会,召开了一九二六年在汉口兵变中被害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汉俊、彭楚藩、刘恽等人追悼会,发表告全国民众书,要求"全国民众一致奋起,拥护国民政府,打倒一切军阀",以孙传芳为首的六省联甲,尚未出师便已溃散。
至此,北伐战争已取得极大胜利,南京政府已初步拥有了全国海、陆、空,建立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而天津、上海、南昌等地先后被国民革命军所占领。
1928年4月,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国民政府在日帝的支持下同国民政府谈判:一、停止作战;二、由双方下令停战;三、由双方派代表进行和谈。五月,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国民革命军撤出北京、天津。6月,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孙良诚部进占北京。9月,蒋、冯、阎、张各军联合袭击李济深、朱培德、龙云、刘湘、唐培寅、石友三等部,史称"蒋冯阎奉大战"。
9月底,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11月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改组,张群出任外交部长,阎锡山被排挤出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冯玉祥辞去了第一集团军司令兼华北剿匪总司令本兼各职。至此,国民政府开始集中了军事、政治、外交权力,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以上便是袁大头民国三年几年了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