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底款是民国的吗?
不是的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经济混乱。瓷器制作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也处于战乱之中没有形成像样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瓷器底款多印刻“江西景德镇制”或是“景德窑”以及工匠的名字。而龙泉作为青瓷产区在民国时期的瓷器底款大多为 “龙泉造”“ 龙泉章”“ 龙泉宋元”或“ 洪运泰记”(详见图1-3)
图1. 民国时期《洪运泰记》款的龙泉青瓷盘
图2. 同样为《洪运泰记》款的龙泉青瓷器血洗茶器
图3. 民国时期《龙泉造》款的龙泉青瓷凤尾尊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工业技术水平低下,所以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五十年代初期,因为工艺的不成熟很多陶瓷企业的产品出现残次品率高的现象(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务院成立了陶瓷研究所,对陶瓷生产的各个工序进行研发改进。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56年,由唐仁健研究员发明了喷砂工艺,解决了陶瓷业一直难题——低质残次品的难题。并且这个技术后来还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得到了表彰。
而这个技术的应用自然也体现在了当时的瓷器底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底部的文字多为“江西景德镇制”“景德窑”或是“中国景德镇”等等,但是会看到有一些细小的标记,比如“研”字或者是“工”字等,这些都是当时记录生产工人和流程的痕迹(图4)
图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景德镇》款的龙泉青瓷碗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厂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陶瓷行业,而在他们发现我国有着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和精湛的陶瓷制作工艺后,于是一股生产陶瓷的风潮开始了。
但在这个阶段由于市场混乱无监管,因此这个阶段的陶瓷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而这个时候的龙泉青瓷由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而且成品率高,价格适中,因此受到了商家的追捧。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个时期龙泉青瓷底部的印章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款式,比如“龙泉青瓷”“浙江龙泉”“龙冠陶瓷有限公司”或者“ZLQC” (图5)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这个阶段市场的混乱导致质量难以掌控,但是毕竟是有很多厂家在这一时期迅速成长了起来,并且一直发展到今天。因此这些厂家的陶瓷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工艺都是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