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画家有姓侯的吗?
有的,而且还不少呢! 比如: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号渭青、斋名借山吟馆主。其父母为普通农家,家中排行老七。清光绪年间在乡里以绘梅兰竹石见称。他小时候学画,就是跟着一位当地有名的“侯老先生”学的。
至于这位侯先生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齐老去世后,北京举办过多次纪念展览,其中有篇介绍文字是这样写的: “齐白石,湖南省湘潭县人,1864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民间绘画的基础上,勤学苦练,创造了独特风格,由粗犷到细致,集大写意画法之大成……” 齐老早期的作品,确实如其所说,是“粗犷”“写意”的。但后期由于生活所迫(齐老中年后屡居京华,常年奔走于京城和各友人之间的)以及个人心境的缘故逐渐转为精谨。这从其《山水十二条屏》和《九畹清香图》可以管中窥豹。
再有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早年留学法国,学习油画。1921年后,开始专注于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徐悲鸿的画风飘逸俊朗,影响很大。他的堂伯父徐润(字雨农)就擅长书画,曾被聘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博物教员。
关于这位徐润先生的才能还有一段轶事流传: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辰科会试,主考官是当时著名文人曾国藩。按例考场内应供给考生“黄卷”(用纸黄色的试卷)以便识别,但徐润做成的试卷竟呈白色,使监场官惊疑不已,遂以“纸白可疑,卷内必有作弊情事”为由将之扣留。
徐润随即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及作卷的原因写在一条纸上交给监场官,方才幸免。据说他的试卷上还写了一段长一点的解释,大意是说:他家境贫寒,无钱买纸,只好用旧布蘸清水写,为了不让墨水渗透到背面,于是就侧着书写。
另外,张大千(1899—1983)祖籍四川省内江,也属侯门之后。不过他的这位侯祖公名叫侯廷绶,是清朝西南有名商人之一;而张大千自己则被称为民国神童,少时有“南张北溥”之称。张大了的绘画技艺精湛,不拘一格,对近现代中国画坛的影响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