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候都有什么样的铜钱?

程千益程千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时代(1912-1949)的“铜元”与“银元”的含意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的“银币”、“银元”指代的是银铸币,而当时的“银元”是“袁大头”之类的袁世凯像银元;“铜元”则是指铜铸币,即以铜为原料制造的圆形硬币……由于当时的纸币很不规范(中央银行及国有四大银行的纸币还好,地方银行和民间钱庄的纸币质量很成问题)而且信誉也不好,所以“银元”“铜元”在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前一直是主要的货币形态,“银元”更是俗称的“硬通货”。

其次,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铜元要数“开国纪念币”,又称“铜板”(因外形似板,又有“元字”,所以简称“铜板”)。这套钱币一共五枚,分别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民国元年”、“民字一丁”、“中华民国二年”和“民字二丁”。这五种版别的“开国纪念币”是由于铸造时字体模有“民字一丁”、“民字二丁”的差别,其余四枚则是因为铸造时的流水号不同。这套钱币由于发行量大,流通时间长,保存完好的又不多见,所以非常珍贵。 除了这套“开国纪念币”外,各地还铸造了不少“地方国币”,也就是由各省自行设计的“铜元”。这些“地方国币”由于规格不统一,数量也很多,目前仍然较为常见,但价值不菲。 还有一类比较少见的民国铜元,那就是“文花币”,这类铜元的图案文字均为阴刻,所以又被称为“细字币”,因为其面值大都非常高(如“五百文”、“一千文”等),所以不是流通货币,而是收藏品。这些“文花币”由于不是流通货币,所以发行量应该不大,加之收藏者较多,导致如今比较稀少。不过这类“文花币”的造假较多,需要仔细辨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