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币为什么有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货币(或称金融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因此具有所有商品的属性,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作为货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价值是指作为货币的货币资产本身的购买力或价值量。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货币的价值可分为两个数值: 因为货币是商品,所以其交换价值可以通过市场进行测量——在任何一种既定的市场条件下,都有一定量的货币愿意以一定的条件出让,从而形成一种市场报价。这种报价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但仍然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正是基于上述原理,我们在银行里存款或者购买国债实际上就是银行(债权人)和我们(债务人)在达成一个契约,即我有一笔钱(货币),你(银行)愿意以利率为代价把这笔钱放贷给我并收取利息,同时你承诺在任何时间都以这个价格把我支付的那部分货币还给我。同样地,我们花20元买一件纪念品,也是我和卖主之间达成的交易,我付出20元的价钱,你(卖主)以20元的价格出售给你(我)该纪念品并且收取20元的价款。当然,作为交易的另一方,你首先需要具备和我等价的货币(或收入),否则无法顺利交易。
作为货币的纪念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外,还具有收藏品的所有属性和功能。这主要由于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贵金属货币主要是金器和银币,而现代的纸币又无一不具有国家信用作后盾。正是由于黄金和白银的货币属性以及由国家信用背书的纸币的流通特性,使得这些原本用于支付的金属币和纸钞具有了收藏的特性,从而形成了具有保值、升值能力的“纪念币”。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当然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邮票,尽管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