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粮票有收藏价值吗?
我小时候,家里收藏了两本黄色的薄册子,里面是绿色的印着编号的粮票,还有用圆珠笔填写的发放人、领取人和粮站的盖章。 那时候没有支付宝,也没有微信和网银,小孩子也没有零花钱,所以买东西都是要用粮票的。1斤猪肉3元,5斤大米2.5元,买一包800克的薯片要3张粮票。
在当时的年代,3个粮票相当于人民币3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为粮食是我们每天必需的,所以粮票的使用率很高。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粮票慢慢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被我扔进了箱底。
今年过年回家,收拾旧东西时,偶然看到了那两本泛黄的粮票册子,顿时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时我爸还没退休,我在读初中,姐姐正在上大学。家里的开销主要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妈妈由于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不能工作,只能在家里做点针线活补贴家用。
虽然家里不富裕,但爸爸妈妈对我跟姐姐都非常好,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吃一次肉,有时候是红烧排骨,有时候是粉蒸肉。每次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把好的菜挑出来,放在我的碗里。
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件新衣服,我很开心,可是第二天发现衣架上挂着我的新衣服和妈妈的旧衣服。原来爸爸把他的衣服给了我,把妈妈的花布留着做新的给我。现在想起那些衣服,仿佛还留着爸爸的体温。
我小时候不爱吃饭,经常吃奶片和饼干,有一天我妈对我说,“孩子啊,今天有客人来,你把你最喜欢的点心拿给他吃吧!”当时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一直甜到心里。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爸妈也从原来的房子搬到了郊区,因为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每天需要吃药。为了离医院近点,方便看病。
那时候我刚创业,经济上并不宽裕,每个月的工资都交给老婆管。可当我看到母亲生病时,她还是从仅有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给母亲买药。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父母渐渐老了,也离不了床了。
那天夜里,我突然接到嫂子的电话:“小欣,快回来吧,你妈妈晕过去了!”我连忙订机票,请好假,带着两个孩子往家赶。
回到家中时,母亲已经醒了,看见我们回来了,满脸笑容。我看着母亲的鬓角又添了不少白发,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深,忽然觉得鼻子一酸,眼泪掉下来了。
时光匆匆,现在父母都已故去,而我也人到中年。回想以往,最遗憾的就是没能让父母好好享享福。现在只有多陪家人,珍惜当下,不辜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