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家里有不少的醴陵瓷器,不知道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呢? 先上图,这些是小时候家里到处能看见的东西。比如茶杯、碗碟等等,还有几个笔筒,因为喜欢那些五彩斑斓的颜色,所以当时也没人管我就让我随便拿,当然还有一些已经不记得了。 因为家里很多这样的小罐子,所以就随便找了个箱子装了起来,直到现在收拾老房子的时候才想起来问有没有收藏价值,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但是还是想知道一下大家的意见。
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想问大家,对“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什么?是只涉及金钱的吗?我想说的首先是这些瓷器的经济价值如何,然后才是能不能升值之类的问题。 而判断一件东西的经济价值,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量”,二是“质”。 “量”很好理解,就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质”,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是否稀缺(数量少),是否有纪念意义等,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艺难度,这个因素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实非常重要!
先说工艺简单的,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手工制品大多都很精致,但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人们追求的是实用,而不是现在这样的讲究美观。就拿碗碟来说吧,以前做工最精致的也就是画个花纹什么的,而现在却追求各种图案,各种创意,这就使得过去的工艺品在“质”这一方面远远不如现今的作品。
其次再说工艺难的,为什么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认为只有工艺难才能体现制作者的劳动价值,而具有极高工艺价值的物品,必然价格不菲。 一个原因可能是制作成本本身很高,因为制作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相关的工艺才能完成,这样高成本的创作,必然会带来高昂的价格。 但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东西看似价格不高,但实际上成本同样不低,为什么呢?因为物以稀为贵,因为稀少所以造成需求大,而为了满足这个庞大的市场,制作者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进去,这样算来,虽然买到的东西好像没多少钱,实际上真正付的钱可不少。
回到正题,由于题主并没有详细说明自己的这些瓷器的来源,所以我只能大概猜测一下,因为这些瓷器很可能是以前的残次品或者下脚料,那么,从“质”的方面来讲肯定是很一般的,因为如果是正规厂里的正常制作过程是无法产出这些瓷器的。
而从“量”的方面来讲应该还算可以,毕竟规模大的工厂出的产品量都是很大的,几套模具就能完成的产品一般没什么人偷工减料,质量也差不多。不过我家里这些东西都是颜色很鲜艳,看起来很漂亮,可能很多人第一眼会觉得这些是高档货,但这仅仅只是表面作用,并不是制作者花了很多心思的地方,所以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这些确实不算什么上乘之作。 从客观上来说,这些应该算民间的手工艺品,而不仅仅是瓷器,这种东西没有什么文物价值,而且因为数量巨大,不可能凭空升值,至于题主说的那种包装考究的大盒子里面的那种,说实话我都不知道那些盒子是怎么做的,更不知道用料如何,如果真是用珍贵木材做的,那确实有可能升值,但这种东西,你想卖也没地方卖呀,谁敢收这种不知道里面东西好坏的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