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葫芦翡翠如何镶嵌?
这个问题有点模糊,我尝试着具体描述一下“黄葫芦”到底是什么,然后你对照着自己的料子想象一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天然形成的翡翠,基本上不存在“黄葫芦”这种形态的——除非把“黄葫芦”理解为“黄翡”或者“葫芦形翡翠戒指”。 但题目中已经强调了“天然形成”——那我就按照第一种理解来解释“黄葫芦”的概念好了。 我们看到的那些“黄葫芦”,基本都是人工处理的,即染色的。
在天然翡翠原料(未加工的原石或裸眼很难辨认的雕刻件)上出现黄色,有两种可能:一是本身底色就是黄色的,二是表面有黄色调的风化皮壳。 但是无论是哪种可能性,要得到一个“黄葫芦”,都必须经过人工染色才能完成。 所以,所谓的“黄葫芦”,实际上就是指人工染色后的黄色珍珠母质外表皮,如果给它配上绿色的底,颜色就比较协调了,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春色”,比如: 这个颜色效果,用行话来说就叫“爆春”。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黄葫芦”就算有着落了,我们可以找一块合适的绿色戒面,把它和黄色珠子拼接在一起,用金属镶嵌固定住,就可以做成一枚很漂亮的女生佩戴的翡翠吊坠啦。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黄色的翡翠(无论是否人工染色)都可以叫“黄葫芦”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仅仅如此,那这个“黄葫芦”可就太不值钱了。
想要把一块普通的黄翡做成一枚“黄葫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该“黄翡”的颜色,除了主体色黄的色调之外,不能有其他的色调;
2、 它的颗粒度一定要非常细腻,起码要达到糯种以上,这样才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润泽感”。 如果有一项不符合,那就只能算是黄翡,不能算 “黄葫芦”。
举个例子: 如果把上面的黄色部分替换成下面的黑色,你觉得这是“黄葫芦”吗? 当然不是!虽然它符合第一条件,但颜色为纯黑色,明显有其他色调,所以不能算“黄葫芦”。
再换个例子: 在下面黑色的基础上,假如再加一点淡淡的绿色,变成下图这样,算“黄葫芦”吗? 仍然不算!虽然它有绿色,但在视觉上还是觉得黑多绿少,色调单一且不活泼,而且种水差,不够通透润腻,所以也不能算“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