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50老人民币哪年的?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日,开始发行 2004年3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四套人民币停止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4种面额、62个版别。其中,1角纸币1种面值;1元硬币1种面值;2角纸币5种面值;5角纸币和5角硬币各3种面值;10角纸币5种面值;1元纸币和5元纸币共6种面值。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到2005年底,五套人民币全部发行完毕。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五套人民币减少了4个面值,即取消了2角纸币和硬币,增加了20元和50元两个面值。
目前,第四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成为收藏品市场的一匹黑马。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且发行量巨大,使得它在收藏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一直是大众关切的焦点,尤其是近几年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异军突起,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的讨论。那么,在现金交易大幅减少、电子支付广泛普及的今天,纸币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未来是否会彻底退出流通领域?
从功能上看,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它最重要的职能是衡量单位商品价格和质量的标准。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商品交换的情况,纸币就具有存在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从事交易的场合越来越多,但无论交易手段如何改进,其本质都是基于一定的信用基础之上,纸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移动支付等快捷支付方式兴起,使得现金交易大幅减少,但这并不等同于纸币会就此消失。这是因为,当一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健全时,银行转账等传统电子支付方式存在着被利用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现实可能,纸币作为现金交易的一种形式则能发挥预防这些犯罪的作用。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导致移动支付的布局难以深入,纸币则是这些地方开展贸易的最佳途径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十分便捷,但在国际社会上,仍然是以纸币为代表的主导性支付方式。无论是从国内需求还是国际形势来看,纸币短期内都不会退出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