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zhi多少人民币?
这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看完《钱多多嫁人》,今天来回答这个问题,简直不能再恰当了! 先给大家看看这个被我当枕头用了快一年的乾隆通宝(中间已经凹下去一块了)。 上面这张是百度出来的乾隆通宝价值,我也不知道该信谁的好,所以来知乎问问。 结果一提问就看到有人在下面卖 还叫“小叮当”,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反正我是没买,我觉得我可能更想买这个小叮当的亲哥哥——“大叮当“。
然后我又看了雍正通宝的价值,更搞笑。 直接给来个清帝排行表。 我一个清朝的钱币怎么比得上宋朝的纸币?! 这感觉就像拿张麻子去跟方腊换丝绸一样好笑。 但是要是细说起来,这个排行确实没什么毛病。 清军入关后一共换了四次货币,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换定了“永乐通宝”,以明代的“洪武通宝”和北元的“至正通宝”为模本铸造。 但因为清初战乱,经济混乱,这钱根本不值钱。于是康熙年间又换了一次,用“崇宁通宝”和“元丰通宝”为基础模本,重新铸造了一套钱币——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康熙通宝”。
这套钱币造型独特,按照满文“宝泉”“宝源”分宝局铸钱,又以“同福、临洪、宣德”等字标记铸钱地点。 到了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殖民者胁迫清廷放宽市场,洋银流入量剧增,导致银价暴跌。此时清廷财政已是入不敷出,为此道光皇帝于二十一年下令重铸币值较小而数量众多的“道光通宝”。 “道光通宝”虽然名义上是道光年间所铸,但实际上却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铸造流通,因而在钱面上铸有“道光”字样,背面则一律无字。
这种钱因质量低劣,发行量又大,导致其价值非常低,1分钱可以换5个这样的“道光通宝”。 而咸丰皇帝即位后,为了填补国库空虚,大量铸币,导致了“咸丰通宝”品质极差,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一百个“咸丰通宝”才抵得上一个鸡蛋的价格。 清廷的腐败让列强们看到了机会,他们以低于面值数倍的价格收购银元,然后用海关税收以及从沿海掠夺的白银大量铸造银元,通过走私渠道输入中国。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白银供应量大增,银价持续下跌到每个银元只有0.72元(旧币值)左右。
“咸丰通宝”和“道光通宝”一样成为了一文不值的硬币。 清廷见此招数不行,又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铸币权收归朝廷,严禁民间私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