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澍有哪些号?

况花紫况花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他有多个名号:子瑜、子裕(字润玉),署其号二泉,别署三馀堂主人等。 其高祖王仁佐始居杭州。祖父王仁辉,官翰林编修。父亲王昶,官至侍讲学士。 清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二月十七日,王昶生第三子王澍,取乳名“三余”。他小时候随父住在圆明园,在园中筑室读书,自号“临川散人”。

长大后,他因擅长书法被选拔为乾隆皇帝的宫廷书法家,供职于内廷。但乾隆皇帝喜欢的是赵孟頫的书法,而王澍学的是褚遂良,二人书风迥异,所以王澍一直不得志,心情很苦闷。

他就借题发挥,在自己的书名上作起了文章。先是在自己的名字之后加上一个“臣”字,意为“王澍臣”;再后来加了个“礼部尚书”的头衔和“恭楷”的雅称。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那个“午门议事”的故事。 据《清史稿》记载,王澍一次跟朋友在宫里玩,一时高兴在御书房里写了块匾。回宫后,乾隆皇帝见了气坏了,这不是成心给我添堵吗!于是叫来王澍一顿臭骂。

王澍也不辩解,任皇帝发泄完脾气。然后不卑不亢地请旨说,想请皇上恕罪,请允许他把写坏的匾撕毁。乾隆帝心想,这家伙真倔,不过,谁让人家说的是实话呢?于是气哼哼地说,好,就准你撕!——结果,王澍真的把那块惹祸的匾给撕了……

有了这个“午门议事”的段子,再加上王澍本人在书法上的造诣,他这个“丑名”也就越传越响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