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高什么奇?
高奇,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现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 、《书法赏评》主编 、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等职;兼任上海市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员。
主要著述有《古代书论选读》(合著)、《中国书法教程》、《中国碑帖精选·乐毅论》、《中国碑帖精选·李邕麓山寺碑》等20余部。曾获得“中华艺文奖”等各种奖项30余次,其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在法国、日本等国及台湾地区举办过个人书展。
采访高奇之前,记者事先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他的字取法二王,擅长行草书,曾经出版多部书籍和字帖,并曾担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一职等等。因此在他面前我们并不敢妄自谈论他对当代书法的看法或者对某个书法问题的见解,生怕自己谈得不合适招来批评。
不过交谈下来发现高奇其实很平易近人,也很健谈,对于我们的问题总是有问必答,甚至还主动提出给我们看些自己的画作。当问到他对当下书坛的观察时,他说现在的年轻书法家普遍存在浮躁的情绪,而书坛也存在着重技巧轻德行的问题——这话他好像已经在各种场合说过很多次了,但我们还是请他把原因说一说。于是他就从王羲之说起,谈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以及中国书法史上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是讲究德行的文章。
接着他又聊到如今的印刷术越来越发达,人们看到的好东西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宽,因此书法的创作很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如果不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只懂一味追求技法、追求创新,那结果很可能就是本末倒置。听到这里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他的想法了,便不再追问,转而问他对于刚刚去世的沈鹏先生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沈鹏先生提倡“书家也要讲创作”,而这恰恰是高奇最不赞同的。沈老虽然精通多种书体,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但高奇认为他的作品在笔法、结体上都过于趋同,缺乏变化且笔力孱弱。而最为关键的是,他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创作上,而是放错了位置——把过多的心思放在了技法的追求上,而忽视了书法本身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