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中国什么地方?
中国是世界公认瓷器的发源地,制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我国史前先民就已经掌握制瓷技术并大量用瓷。 早在东汉时期,已能用青铜或铁模制成形状各异的瓷器,还发明了贴花、印花和彩绘等瓷器装饰新技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江西南昌发现了南窑,也就是青瓷窑,烧制青瓷。到了唐代,南方各地瓷窑大量出现,越窑、邢窑相继成为闻名遐迩的三大窑厂之一,越窑所产瓷器类多品质优,被推崇为“诸窑之冠”;而河北邢台的邢窑则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建立的官窑基地,以烧白瓷为主。
由于邢窑地理位置靠近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它生产的瓷器多供皇家使用或作为宫廷用品进献。同时期河南禹县神垕镇开始烧制钧瓷,以颜色釉为主。宋元之时,各地瓷窑层出不穷,在工艺技术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使得制瓷业取得长足发展。
明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陶瓷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虽然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制造一度恢复兴盛,但到乾隆时期又慢慢开始走下坡路。清末民初,外有西方国家工业文明的冲击,内有军阀割据战乱不断,致使陶瓷业陷入极度困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致力于振兴陶瓷工业,尤其是加强科技投入,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中国陶瓷业迎来崭新局面。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陶瓷生产销售基地,产品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