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教什么斌?
“教什么彬”是问“书法教师”吗?我的答案很简单——教什么,怎么教都要根据对象而定(也就是要根据教师的资质和学生的水准而定)。但最重要的或许应该是怎样将“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所谓“法”就是汉字书写的法则、规律;所谓“教”就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别人的过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拥有学生所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当然也包括道德修养),并且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所以我觉得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在于能够精准地把握讲授知识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将之灌输给学生并让他们能够理解吸收。
比如我初学书法时(小学),我老师首先让我临贴,并且是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临帖,在这一点上她非常严格,甚至说有点狠。但我确实从中体会到了汉字的结体和运笔的技巧,特别是毛笔的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所以我永远感谢我老师。) 但后来的学习我更倾向于广博涉猎,古人论书常有“取法乎上”的话头,因此除了传统经典外我也会涉猎一些当代人的作品甚至是西方的艺术家的字(比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英汉对照版),各体皆备,以开阔眼界。(当然这个阶段我老师已经不参与了。) 这其实和我后来学画的过程是很相似的,我在高中随名师系统学习写意画的时候,也经历了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一开始也是先摹后创,但慢慢地我会尝试着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表现方式。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干预过多反而不好,他会鼓励你,但不会替你“做”。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汲取营养,但要懂得取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这跟老师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如果可能,有一位很好的老师能够引导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感受艺术的美妙、创造艺术的奇迹当然很好,但是如果你现在的老师还不够好,那你不妨换个心态,也许这正是给你机会让你去探索、去发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