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上半边的是谁?
1、“墨分五色”是古人对笔墨性能的基本认知,实际上远不止五色调子,至少应该还有焦、浓、淡、清四色,再加上浓墨、焦墨和淡墨还可以各分出若干变调。再考虑纸的白色,以及不同笔触、不同湿度的沾染,其变化远非五彩色调所能涵盖。如果以笔蘸墨在清水中轻轻涮笔,可以调出无数色彩。
2、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是与其载体的丝绸或宣纸的性状有关的,古代文人画是士人参与的政治活动之外的“余事”,因此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追求意境和表现技法上的高标准高要求;而元代以后文人画兴起后更是把笔墨当成一种彰显个性气质,表达人格操守的方式,所以历代书画家都在追求笔墨技巧,并以此划分等级高低。
3、从技术角度看,用笔用墨都用笔法表示,所谓“笔法”是指书写时运笔管笔的技法,其中就包含了笔锋方向(逆锋、侧锋等)、提按(轻顿、重捺)、转折(顿挫)、牵丝(行气)、布白等多种元素。因此有人称笔法为“书法里的音乐”。历代书法家对于笔法的研究堪称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观,如魏碑的《石门铭》《郑文公碑》,唐楷的《多宝塔感应塔碑》《玄秘塔碑》《韩柳集碑》,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神仙起居帖》,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元赵孟頫的《洛神赋》,明董其昌的《草书诗卷》等等都堪称笔法教科书。至于元明清及近代的众多书法家,他们的作品更是研究笔法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