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多元化与本土化?

党正名党正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艺术上的多元化,是相对于西方艺术体系而言的。因为东方艺术(准确地说是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等文明)在近代之前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体系的,其创作基本以宗教和世俗生活为题材,但无论宗教还是世俗内容,都体现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因此我们在看待东方古文明的艺术时,往往忽略其“艺术性”——当然,这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近代以后的事了。

所以所谓的“多元”,其实是“非我一家独大”的意思。这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我们在文化艺术领域却搞起了一元化,即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实就是在政治力量的干预下强行推行单一化的结果——“百花”确实是“齐放”了,不过只能是党所指定的那几种花(或曰“红梅花”),其他的花如果不出所料,基本上是“不许开放”的。

所以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目标就是“取消艺术领域的意识形态控制”,第二个目标是“允许并鼓励各种经济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第三个才谈得上什么文艺复兴啊、启蒙运动什么的——这才是真正的“多元”,它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多元”,用巴赫金的话来说,是从“单一”到“多单”,就是从一元决定一切到多种选择存在。它不是从“一花独秀”到“万紫千红”这么简单。它的本质是话语权(决定权、评判权)的分配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百花齐放”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百花齐”,更没有做到“百鸟争鸣”——那些不是花的鸟儿显然都被剪掉了翅膀或者灌醉了酒。如今我们可以期待“百鸟争鸣”了,虽然或许不会有那么多鸟,但总归要比以前好一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