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有哪些级别?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是由宋代文人雅士建立的,他们发明了以“气”“韵”论书的标准,又以“姿态”“神情”“风骨”“筋骨”“血肉”评述笔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明末董其昌在《书艺社》中提出“书家之书,惟观其清浊二字,自有大略可寻”,这看似简单两句,实则精辟地点出了学习书法的门户和方向。
那么,学习书法,究竟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简言之,就是先由细到粗,再由粗返细,进而达到粗细均衡、收放自如的境界。具体而言,就是练习毛笔字,先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的笔画相对较细,且字形大小适中;然后,再练行书、草书,行草书的笔画相对较粗;最后返回来练楷书,力求收放自如,结构合理。当然,这个进阶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也会存在反复。
为了通俗地演示这个过程,我特写了下面这幅字: “书”字的笔画较多,且粗细不一,须注意把握。 这里要特别讲的是,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必须注重“临帖”——即模仿书法名家的作品。这是提高书法水平的最有效的训练途径之一。
通过临帖,可以积累更多的书写技巧,如起笔、运笔、转笔、顿笔、收笔以及笔画之间的配合等等技术环节。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不过,我要提醒的是,临摹不能全盘照搬,须要有选择性地借鉴。
首先,要选择你喜欢的字体和书体;其次,要选择笔画、结体比较规范的字帖。如果你最初选的字帖写得较好,那你进步的速度就会很快。 最后,我建议大家,在学书的过程中,不妨同时学学相关文字、书法史及美学等相关知识,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汉字书写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你的书法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