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银元是哪年到哪年?

夏侯鸿萱夏侯鸿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民国银元分三类,一类是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币,一类是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还有一类是蒋介石像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四周年纪念币。 这几种银元制作精美、成色良好,而且因为铸造量不多,现在留存下来非常稀少,因此被很多钱币收藏者所追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银元虽然都是民国时期发行的,但发行时间却相差了将近20年。其中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币发行于1914年至1951年间;孙中山西装像开国纪念币发行于1912年至16年;蒋中正像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四周年纪念币发行于1947年至1948年间。可见在民国时期并不是一直都在铸行银元。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废铜、白银等金属货币,改采纸币政策。从这一年开始到抗战爆发前,由于国内主要用纸币作为法定货币,所以很少再铸发银元。而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政治中心被迫迁往重庆。为了保证战时金融的稳固,重庆国民政府于1942年起开始大量发行“中钞”,即中国银行钞票(也就是法币)。为了弥补当时因战争造成的金属材料短缺和印刷技术不足的缺陷,重庆国民政府将原本用于赋税征粮的银圆券改为纸钞形式发行。这种银圆券与清末及北洋军阀时期发行的银圆有着相似的用途,但因为其印制粗糙,导致银圆券的信用极低。民间根本不买账,纷纷将其兑换成实物黄金或外汇储备,使得银圆券发行量再大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