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檀博物馆谁题字?
2001年8月,朱镕基总理陪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诺博士参观中国紫檀博物馆时,特诺博士问:“这里展示的木材,有没有可能是人造木或塑料做的?”答曰:“不可能!全是由真木头制作的。” 馆长刘秀杰介绍说,该馆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展出700余件精品。这些展品按材质、工艺和用途分为“木器用材”“雕刻技艺”“家具陈设”“仿古新品”等四个部分。 走进展厅,一具高约3米的明代红木椅引人注目,据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红木椅。它由7块木板拼合而成,采用榫卯结构,浑然一体,无钉子。坐在椅子上,仅靠后背几个拱起的弧度,就能使腰背充分得到支撑。在椅子下方,悬挂着一张薄薄的牛皮,上面印有“明式椅子”四个字。 “这是明朝万历皇帝使用的座椅,被后人称为‘万历宝座’。”刘秀杰说,这种榫卯结构的红木板凳,是传统木工中最基础的部件,制作难度非常大。
除了明式椅子外,还有一件清代罗汉床也很有特色。“这件床的制造过程很能体现清式红木家具的特点——装饰性很强,结构复杂,用了不少‘假构件’(即非硬木材质的配件)。” 刘秀杰介绍,“假构件”在传统红木家具中相当普遍,如用来压腿的“霸王枨”,镶在家具侧面的“夹头”和“卷口”,以及固定椅子的“托泥板”等等,虽然都是非红木材质的零部件,但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将这套罗汉床拆解开来,所有组件都用真红木制作的话,重量将近1吨;而采用“假构件”后,整套家具的重量还不到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