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铜镜收藏大家?
1 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金属制作生活器具和装饰品。战国汉代的金属镜子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到了唐代出现了葵花形、圆形等样式并成为后世镜子的基本式样,至今人们仍对其印象深刻;明代中期以后,随着铜价上涨,制作铜器的工匠纷纷转型制作铜币。于是,原本数量就少得可怜的铜器愈发稀少起来,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到明代晚期,一件普通的铜炉都已价值数十金甚至更多。至于铜镜这种原本就极其稀少的古物则更为贵重。
2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文物也损失惨重。不过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像孙源顺这样杰出的收藏家。他别驾江南,家世显贵,生性喜好收集古玩。他的收藏涵盖范围极广,最喜爱的还是铜器——他不仅收藏历代的青铜礼器还搜罗了不少宋代以来文人喜爱的文房用具甚至是一些民间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品,可谓包罗万象。
3 和孙源顺同时代的有一位名叫汪兆镛的书生,也嗜古成痴尤其喜爱搜集铜器。他在自己的书斋“陶园”中特设了一间“铜室”用以展示自己珍藏的铜器。他的朋友袁枢作《题汪氏铜室》诗一首赞叹其收藏之盛。
4 中国近代在铜器收藏上造诣最深的要数李佐贤和李崇仁父子。李佐贤(1856~1940)是清末翰林,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收集历代铜器。他一生所获颇丰,据统计共搜集了包括铜镜在内的各种铜器四百余件。为了展示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珍贵的文物他曾在北京专门办了一个个人博物馆。 除了上述四人以外,还有张廷济、杨瑾、杨仲琳等人也都曾经或目前正在认真地研究铜镜并在相关领域颇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