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有几种书法体?
谢邀!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字的“书体”范畴是相对于“字体”概念而言的。什么是“字”的概念呢?《现代汉语词典》给的解释是:文字的字形;亦指字写在纸、布上的样式。这就是说,“字”是指书写符号的形状,它关注的是文字的“形式”(手写的形式)。而什么又是“书体”呢?《现代汉语词典》给的是这样解释的:书籍刊物的正文所使用的字体。这当然指的是印刷术出现以后,通过排版输出的文本所用的字体。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文字:书体强调“体”,它是针对字体而言的。也就是说,书体强调的是“字形”,即文字写成什么样。从词源学上说,书体和字体都是围绕“字形”这一核心概念派生而来的。
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说明白什么是“字”和什么是“书体”。否则的话,就像问数学中有几种算数一样,让人无所适从。 关于“字”的概念还有另外一种理解方式。在计算机文字处理中,通常把文字的处理对象称为“字”。这是因为,计算机文字处理需要针对一个个单独的字串进行操作,比如查找、替换、排序等。人们经常用“字”来描述这些操作的对象。这种以字符串为单位的“字”的概念,虽然不涉及到手写或印刷的问题,但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字形”思想却是和上述两种理解方式相同或者接近的。我们可以说,这种以“字”的概念是源于信息处理对文本的特定要求。它和人们日常读写时对文字的形状不关注(除非你刻意去注意)的用法不同。这种概念上的“字”其实是信息处理的“字”。
现在,我们可以重新的提问并回答本题了: 中国汉字有几种书体? 答:很多种。 这似乎是个废话,不是吗?难道还会有别的答案吗? 但是,这个答案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上面讨论的这些文字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接着来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 字体: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汉字字体。现存最早的字体是秦代的小篆。后世字体主要有小篆、隶书(秦隶、汉隶)、楷、行、草五种。其中,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隶书中分八分书与秦隶。
书体:泛指字体。以上定义中都含有“古字”的意思,这里所谓的“古代”其实是相对于“近代”而言的。因为这些字体都是“古字”,它们的字形都是古今不同的,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它们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汉字,我们称作旧汉字。这些字,除了专门研究古文字的学者外,一般都不再用于书写新内容。这些字也被称为冷僻字。不过,这里须要注意的一个概念区别:上面的字体、书体中的字体都涉及文字学的范畴,它们所表示的文字是有一定考古学和人类学意义的,这些文字是古人和我们后代相通的书面符号系统,即使现在不用,保存于古籍之中,它们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而下文的字体则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它们是现代文字与信息的载体,我们的书籍报刊,电脑输入,以及互联网中的文字,都和这些字体有关。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用来表达语音的符号系统而已,和语言本身的结构无必然的联系。这种符号系统可以借助打字机、计算机来进行编辑复制,也可以印刷成册,但它毕竟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的新的文字形态,和我们古老的字体完全不同,尽管它们看起来可能很像,例如: 这是不是和我们熟悉的文字全然不同了呢?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这里多费笔墨解释这些概念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些概念,那么无论我们谈到哪种文字形态,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在谈什么。这不是多此一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