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瓷中国哪里?
我们一般将这种瓷器称为“镂空器”,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瓷”的范畴 这类器物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在烧结陶瓷的时候在瓷坯上用刀雕刻出花纹然后再将不需要的花纹剔除掉然后烧制而成(和刻纸其实有点像) 到了宋代时期出现了白地黑花的瓷窑,比如宋代的磁州窑主要是生产白底黑花或者褐黄色调的瓷器而有的瓷窑同时还会生产白地黑花和镂空制品,著名的河南郑州北宋官窑就生产这两种产品 不过到了元代以后这种技术慢慢的衰落下去,到明代中后期已经基本上没有在制作这种瓷器了
因为这类器皿一般都是作为陈设器使用,容量都不大所以很少会留下名字,而且这种制作工艺也比较耗时长所以在明清两代能够留名的都算是比较出色的陶瓷艺人 王宗廉《陶艺》著 “剔花者,先用紫泥调匀,置炉中烧炼二三次,然后挑出粗条,压敷盆内,再用竹篾作刀,渐剔渐深,先成平面,后成浮雕,随花形勾削而成。其工艺之细,费时之力,非言可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