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吗?
当然会有!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永远是发自内心的、炙热的。而玉石作为“中国美石”的代表,自然也是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在其中。 古人把玉比作君子的德性——“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把玉比作为人的品行——《礼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慎独”;把玉比作崇高的德行——《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待神明”;还把它比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庄子·山木篇》中有“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故有儒墨之义,无中外之治”的句子来描述玉的完美。 于是有了“人生贵得知己,一笑万古春;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风流存。”有了“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也有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些诗句都是将人和玉联系起来,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好情感和至纯至美的人性。
而在现代,虽然人们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把玉作为人身的一部分或者象征自己高尚品德的信物,但是人们对玉的喜爱并没有消减半分。人们依然用玉来比喻人间种种美好之情。比如“玉成其事”——成功;“金玉其内”——表里如一的美; “玉润其颜”——容颜亮丽;“玉洁冰清”——高洁;“琼楼玉宇”——形容亭台楼阁等建筑精致典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则是描写了禅院里的幽静景色,用“玉”来形容这样的环境,十分贴切。 更有现代文学作品对玉加以赞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西湖梦》中提到“在一切遗产中,我最珍惜的是西湖。因为,就精神意义而言,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而我也始终坚信,西湖之于杭州,正如玉之于华夏文明,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