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翡翠厂为何多?

陆莹焱陆莹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赌石最早兴起的地方就是广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民国的时候,北京东边的潘家园还是一个郊外荒野,而在南方的广州已经出现了“古董街”,当时很多富商巨贾、文人骚客都喜欢到“古董街”逛一逛,买一些古代的玉器、瓷器。

这些文物虽然来自中原地区,但到了这个“古董街”上,它们已经属于江南了。 在旧社会,江南是一个文雅而富庶的地方,它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进士和状元,也是四书五经的发源地。

在这里,读书人最崇拜的是诸葛亮、周瑜等谋士型的英雄人物,而不是李逵赵子龙之类的侠义之士。所以,与北方的粗犷豪迈相比,江南更为细腻婉约。 这种文人的审美也延伸到了玉器上,在旧社会中,那些出身书香门第的人即使买一块玉佩也不会选择那些像蒙古刀或者斧头一样的造型,而是选择雕工更为精致细致的。比如,有人买了一个带皮色的玉料,经过雕琢之后,皮色保留了下来,做成一个带皮色的牌子和挂件;也有的人买一块青白玉,琢成一只坐着的兔子。

不管是文人还是商人有了这样的玉器都会增添很多的风雅之气。 后来,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风尚在继续延续。只是,现在北京潘家园的旧货市场比过去更热闹了,而南方的“古董街”却再也找不到了。

宓雅祺宓雅祺优质答主

这首先要从翡翠的成矿原理说起,翡翠是硬玉岩,主要成分是辉石类中的硬玉。与其它玉石相比,翡翠的硬度较大,颜色艳丽,并且具有玻璃光泽,在所有玉石中,综合价值最佳。

硬玉岩是典型的接触变质岩,玉学专家称之为“动力变质岩”,其成矿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一是要有丰富的含硬玉质母岩,另一个是必须有强烈的动力和热力。

缅甸是“翡翠之邦”,自古以产翡翠玉闻名于世,所出产的翡翠占据世界翡翠产量的95%以上,缅甸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翡翠宝库。

缅甸所产的翡翠,其原料主要产自该国北部的乌尤河及它的两条支流帕甘河和大班垒河流域,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老场口”老场口翡翠。该矿区于1922年就被发现。由于多年的连续开采,再加上经营不善,老场开采量逐年减少,20世纪80年代末基本枯竭。老场口的翡翠呈带状分布,其原生矿床出露于地表,开采比较容易,所以,开采者多就地开挖,导致老场口原生矿石流失于乌尤河中,并随着河水的流动冲蚀下来,分别散布在不同地段,形成不同河床,便出现了人们常说的“新场口”新场口有河床场,坑口场和山场三种。

老场口和新场口开采区是在同一个绿辉石岩体中,故它们的翡翠颜色、结构以及其他矿物的包裹体等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因此,老场口和新场口翡翠属于同一宝库,其开采、输出及交易地在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和贵州之间。

中国是缅甸翡翠的主要输入国。在清朝雍正以前,翡翠尚未传入中国。大约在明末清初,缅甸玉石商才将翡翠传到云南的边城腾冲。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西巡,来到昆明,她听说腾冲产有绿玉(即翡翠),喜不自禁。回京时带了许多翡翠饰品。自此以后,翡翠身价便扶摇直上,身价倍增,成为宫廷及达官显贵们装饰华贵、显示尊贵身份的珍品。

光绪年间,在云南腾冲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玉器加工厂及交易市场,出现了许多玉器商号,有专门的玉器商、玉器匠人和马仔组成的商队从勐拱等地购回玉料,源源不断地运往腾冲加工,然后销往中国各地及欧洲各国。据说,清朝宫廷用玉80%来自于腾冲,慈禧太后用的玉器全部出自腾冲。1911年和1942年两次外敌入侵,玉石商号被洗劫,加上当时政局动荡,玉业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萧条。许多玉匠艺人被迫转业或外出谋生。抗日战争爆发后,玉业完全停顿。抗战胜利后,不少玉器艺人重操旧业,玉器行业略有恢复,但规模远不及以前,主要原因是缅甸政府控制了玉矿,限制玉料出口。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英、中日关系的改善及缅甸政府管理的松弛,使翡翠玉料来源得以畅通,广东人凭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超人的胆识,纷纷到腾冲购买玉料和招用腾冲玉匠进行加工。他们发现,在腾冲加工玉器成本低且原料来源方便。于是,广东人把工厂建在腾冲,把市场设在广州。近年来,仅广东在腾冲从事玉器加工、贸易和推销的人有3000多人,其中广东高要大约1500多人,四会大约520多人,其余为郁南、罗定、怀集等地人。四会市目前从事玉器加工、贸易和经营的人有五六百人,玉器加工作坊和商店200多家。目前云南腾冲的玉器加工厂几乎全为广东人所控制。他们生产出来的玉器大多运回广东进行二次加工,或进一步打磨使其更加精致、考究、细腻后,再在广东销往香港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四会和高要因此成为缅甸翡翠在中国内地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