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失水什么样?
在讲这个主题之前,需要先简单科普一下关于“水润”的定义——“水润”不是一个准确描述颜色的词儿~ 颜色学里对“水润”的定义是:色光对入射光的反射率大于95%(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且色散(即不同波长的光被反射的比例不一样)小。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颜色,就是“水润”的颜色~ 那么反过来,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定义——非“水润”的颜色,即色光对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95%,或者色散大的颜色。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因为“种老”的翡翠结构致密,粒状结构使得光线不容易在其中穿行,所以种老的翡翠看起来是“干”的,而种嫩的翡翠看起来是“湿”的~ 不过呢,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极端情况之外,其实很多颜色看起来是干还是湿,是由光泽决定的。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中的挂件,种不算老,但光泽很好,那么颜色呈现的就是一种比较“湿”的状态;反之,如果光泽差,颜色就呈现一种“干”的状态~ 当然了,种和光泽都是相互影响的。种嫩的光泽好,那是“湿”;光泽好的种嫩,那就呈“干”相~~ 如果种很老,但是光泽不好,那也是“干”的~~ 影响“润”的程度有二:一为种,一为光泽。
当然咯,有些特殊类型的翡翠,即便种够老、光泽也好,可是因为本身结构松散,导致内部存在大量的缝隙和空洞,这些缝隙和空洞会把光线吸收进内部,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润泽感”——这种润泽感是内部结构造成的,与玻璃光泽无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