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书法家纪念自己的侄子?

伊伟广伊伟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吾温其叔,名文肃。平生好书,手不释卷,尤工篆隶。” 这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述他叔叔李纲的事迹。

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慈庵。先世为鲜卑族。祖籍太原,生于开封。北宋崇宁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等官职。金军围京后,奉命出使金营谈判,被扣留。金天会三年(1125),随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上,后回到临安。

高宗建炎元年(1127),受诏入京,拜为尚书侍郎,进直龙图阁。次年,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并代行宰相职权,成为最高行政长官之一。在此期间,他积极主张与金人议和,并参与和亲、纳币的盟誓仪式;同时,他大力推荐任用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举兵抗金,颇有功绩。后因反对张浚用兵,遭到排挤。绍兴四年(1134),因与秦桧矛盾,被迫辞官,退居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他虽然一生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始终关心国事,坚持气节,秉公直言,敢于进谏。

李纲的书法造诣颇深,他的真迹至今仍被世人所珍藏。如《草书千字文》册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行书孟浩然诗集》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了上述两件作品外,李纲还留下不少墨宝。北宋灭亡之际,其书画鉴定家赵构南渡定居杭州,曾目睹过李纲的一幅书法作品,并在其著录的《宣和画谱》中有所记载: “李纲,字伯纪。书学欧阳询。笔法严邃。善草书,作兰竹,极有风致。徽宗朝,累迁至检校少傅,翰林学士。为人忠义有大节,立朝刚毅有执持。性喜书画,尤精草书。” 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李纲的草书相当精彩,笔势紧密,法度严谨。这也与其平生素好习惯有关——勤于练字,手不释卷。

事实上,李纲不仅自己酷爱书法,而且对侄子的要求也很严格。据李心传记载: “公之仲子彦端,自秀州学官,召对,赐进士出身。未几,授承事郎,权发遣荆南府。公每见彦端,必以书史让之,或令抄诵历代帝王遗制。” 李彦瑞(1119~1164),字彦端,早年随父宦游,寓居江左。后来随叔父赴京应试,取中进士。先后担任洪州通判及荆南知府等职。他虽精熟史学,但是才华横溢,能诗擅文,尤其长于书法。

关于这层关系,还有一段佳话流传于世。李彦瑞有个同姓叔叔李彦博,博学多才,尤其擅长书画。有一次,他在金陵(今江苏南京)见到宋朝宫廷所珍藏的《兰亭集序》真迹,一时兴致盎然,临池挥毫写了一篇短一点的解题。没想到,这篇佳作却受到当时著名文人米芾的称赞,称其字体与《兰亭序》极为神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