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什么结构?
1、翡翠是由硬玉矿物(JCPDS 36-1245)和钠铬辉石矿物(JCPDS 87-0096)组成的纤维交织结构,主要成分为硅酸钠铝盐。在翡翠中常见的硬玉颗粒大小为0.01~0.1mm之间;钠铬铁矿的粒径一般小于0.01mm。这两种矿物的比例决定了翡翠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可雕琢性等特性。
2、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钙铝硅酸盐矿物集合体。硬玉是翡翠的主要成分,占到了整个翡翠成分的60%以上。同时翡翠中也含有少量的钠铬辉石、绿辉石等其他矿物成分。这些矿物成分的含量不同导致了翡翠具有不同的颜色表现。
3、硬玉晶体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因此质地细腻致密。而钠铬辉石晶体是在较低温低压的环境下形成的,其质地要比硬玉疏松一些。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硬玉与钠铬辉石的相互穿插排列形成了纤维状或交错状的聚结晶,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交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翡翠质地上佳,韧性好,不容易出现脆裂现象。
4、翡翠根据其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色翡翠、紫色翡翠、白色翡翠等多种类型,其中又以绿色翡翠最为珍贵,也最具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绿色翡翠之所以如此珍贵,除了其本身的颜色外,还与它的成因有关。 通常认为绿色翡翠是由硬玉矿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产生的次生色,即硬玉被氧化后产生的Fe3+进入了硬玉晶格之中导致硬玉晶体呈现了不同的色调。由于这种变色反应发生在翡翠已经形成之后,因此绿色翡翠具有“色正、色浓”的特点。不过也有一些绿色翡翠是由于硬玉晶体受到外来矿物质侵染而形成的,这类翡翠多呈现出淡绿色或灰绿色调。 另外,紫色翡翠主要是由硬玉中的Na离子被Ca或Mg所替代所致,因此紫罗兰翡翠也被称为“紫底飘花翡翠”或者“紫底花青种”。这类翡翠通常质地较粗,透明度不佳,而且经常伴有灰色底或黑色底。白色翡翠主要由无色或少色的硬玉组成,因此白色翡翠也被称为“白底青”或者“糯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