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书法?

窦文彤窦文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是唐代五言绝句中的名篇之一,而其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尤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此诗作于唐朝开元元年(713)夏天,当时诗人只有二十九岁。此时王之涣正担任冀州衡水主簿,这首诗就是他在登临鹳雀楼时所作。

在《登鹳雀楼》一诗的结尾处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广为传诵。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登高望远,但由于作者所处的地位不同、视角有异,所见的景色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略有差异——前者是“放眼望神州”;后者则仿佛已登临了极顶,可以“俯视九州小”。这正如古人所说:“前二句说登楼而望,则视野开阔,天地广阔,尽入胸怀,胸中便油然激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来……后二句是说如果真正登上了最高层,就能把天下山川尽收眼底,那就会心胸开阔,眼界高远,从而产生舍我其谁的高瞻远瞩感。”(见张燕瑾主编《唐诗全读》)这两首诗歌虽同为登楼抒怀之作,却是各有侧重,且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欲穷千里目”,从字面上看只不过是说要“看得更远一点”而已;但若要真的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是“更上一层楼”了。这正是本诗的主旨所在: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就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当然,“要穷千里目”,光有这样的想法可不行。因为“千里目”并不是指仅仅能看到远处而已,还意味着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更丰富的知识,具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广的胸襟气度。所以“上一层楼”也不只是单纯的指空间上的前进一步或一层台阶而已。它所蕴含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境界。因此,这句诗也就不仅仅是讲求“更上一层楼”,而是包含着更深远的含义——“更上一层楼”实际上是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也就是本诗所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吧! 这正是本诗最为精彩之处: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难怪历代学者对这首诗都推崇备至,誉为本唐五绝之最。

优质答主

其实,“何处”是疑问,但不是要你找具体的地点或场所来欣赏作品,是要从心底里问问自己——我在哪里? 比如你在上海,那你要去哪里欣赏呢?北京吗?南京?还是西安? 你在北京,那就去长安街看看。你去苏州,那你就可以去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等处,这些地方都离得很远啊!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去的地方。 为什么这些景点被选作文化景观? 因为文人的精神气质就体现在这些地方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些亭、台、楼、阁,它们不是一般的建筑,它们是承载了古人精神和思想的载体。

我们看它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心智和精神,而不是仅仅欣赏它们表面的美丽。 所以,这种审美态度应该叫做内美的审美态度。 “何处”——就是寻找你的灵魂居所的地方呗啦~~ 我个人认为,这个住所就是书房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