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价值如何判断?
“种”指翡翠的晶底结构,即晶体颗粒的大小和均匀度 “色”分颜色与色调两类 颜色:指翡翠的颜色是浓、淡还是鲜、暗; 色调:专指绿色调,从淡绿到深绿、黑绿以及蓝绿等。其中,以明艳的翠绿色为最佳,这种绿色亮度高,鲜艳且纯正,类似春季草木刚发芽的那个嫩绿,清新、活泼,充满生机;而灰绿的绿色中混入了不同程度的灰色,因而显得沉闷、呆滞。 “水”指颜色的饱和度,即颜色鲜艳程度,也是人们所说的“水头”或“水头足不足”。行话有“十青九干”“一青二白三灰”的说法,即10斤绿色的翡翠原料,如果没有水分(透明度)只有干巴巴的一两斤,而同样是10斤的白色翡翠,可能就有3至4斤的水了。所以,同样的颜色,由于透明度过低或过高,价值可以天差地别!当然,过高的透明度和低的反差会丧失绿色的存在感,也会大大贬值。
“底”指翡翠的整体透明度以及底色。 一般来讲,底子越干净越好,没有杂质或瑕疵,看起来特别清爽,这样的翡翠升值潜力最大。但是,在选购时难免会遇到各种瑕疵的翡翠,比如苔藓状的色斑,这是由铬离子进入晶格引起的,属于有色染剂,叫做铬浸染;或者一些雾状、条带状的白花,这些是由于含钠偏高引起的,行话称之为“盐分”;还有一些未完全清除的墨点,称为“脏点”,有的是由于抛光粉未清洗干净而留下的,有的是天然形成的。对于这类瑕疵,要看瑕疵的具体情况决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