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题名怎么写?
题跋是古人书写、写在书画作品后面的短文,内容或评鉴这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记录创作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也有记载流传历程的记事文字等. 题跋一般比较短小,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考证、鉴赏、评价、交游、经历等方面。如宋代米芾《书史》中记有唐人书帖事便是一篇很好的书论。清代吴升在《大观录》中收录了宋人大量题跋,多能写出作者风格和作品的真伪优劣及流传概况。 “跋”与“题”常可通用,但二者又有区别。清王澍说:“古人无题字之例,惟跋耳……今人或于书画上作题字,谓之题,非古也。”可见,“跋”一般用于对绘画作品的评论、鉴赏;而“题”则可用于一切书法作品,除题画诗文外,还有题记、纪年之类的文字。
一、从时间上看,通常将题写在作品前面的称“题”(也称“款识”),题写在后面的称“跋”。
二、从作用来看,“款识”一般写在作品中主要部位,起固定作用,也是作者身份的标志之一,同时往往还起到补白的作用,使作品显得完整美观;而“跋”一般置于作品的末尾,篇幅较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从形式看,古代书画题跋多书写在画幅的上方、右方或左方的空白处内,也有个别放在画的底边、右下角处的。近代以来,有的书法家就根据传统方式另创新法。当代中国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在1980年出版的《沙孟海书法文集》第二卷《题跋·自序》中写道: “我平生最恶题跋,见前人所跋某书某迹,语涉玄虚,几欲拔刀斫去,然自跋却颇留心。 ”所以他的题跋就不按传统的格式来写了,而是把正文写在画作上面,这样既避免了正文被覆盖的问题,又使整个画面更增添了一份活泼灵动之气。
其实,除了这种正题在上面的画法之外还有很多种题跋的方法,诸如将字横排写在画面的右上角或左下角;把字的下半部写成线条,上半部留白,形成类似印章的造型等等。这些新颖别致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题跋的形式美,而且也不失其古朴典雅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