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书法值钱吗?
1839年6月,林则徐被罢免钦差大臣职务,由湖广总督降职为“充军伊犁”的罪犯,前往新疆。他于同年九月初二启程,途经西安时,受到陕甘总督勒保与陕西巡抚毕沅的迎接及安排。当时正值深秋九月,天气寒冷,林则徐又患有寒疾、脚气病和痢疾等多种疾病,旅途艰辛,在陕西逗留期间,毕沅命人在西安大雁塔下修建行馆,供其养病。 在此期间,两位官员都向林则徐请教关于书法的问题,并得到林则徐的指点,由此留下了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从中可以一窥林则徐高超的书法造诣和为人师表的风范。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或少梅,一号靖庵,晚年号竢邨老人等,福建侯官人(今福州)人,是清代政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中年后又学习晋代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像赞》《兰亭序》以及汉代《荐季直表》《曹娥碑》等帖,后来又学习北朝碑刻,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清代著名的楷书大家之一。
我们比较熟知的林则徐著作有奏折《夷务始末》和《林文忠公政书》,还有诗文集《云樵杂录》、自订诗稿《拾余草》等,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过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其实早在嘉庆十八年(1813),林则徐就曾在京城举家居住多年,每日临池不辍,练习书法,因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据史料记载,道光年间,林则徐曾应友人之请而作楷书五言联一副:“海内传声价;人间重简编。”当时林则徐正在江苏担任巡抚,这幅作品流传下来后非常珍贵,如今可见的拓片只有一件了,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次西安林则徐行馆发现的七件手卷中,三幅行书、四幅楷书,内容涉及诗词文章、对联、题跋等等,其中以《张元干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最为精美,书法遒劲飘逸,气势贯通,结体平正,布局疏朗自然,具有明显的晋唐笔意,是难得的精品之作。
从手卷中的落款可以看到,除了林则徐本人亲笔所书的以外,尚有毕沅、刘锦藻、盛百二、胡敬等人或题记或欣赏评论的文字,更加增添了它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