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水什么分类?
翡翠的种水,指的是翡翠的结构和水头。 结构,即指构成翡翠矿物晶体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不同种的翡翠,其中的绿辉石或阳起石的晶体大小、形态和排列是有区别的。 大中小两种形状,一般以中为多,即短杆状;而细分为老坑种、新坑种或石皮种。 老坑种一般质地细腻,颜色均匀,硬度高,不易磨损,其透明度和光泽都很好。新坑种则相反。 还有一种石皮种,是带有风化的外皮,也称蜡皮或包浆,主要产自岩洞中的翡翠原石,表皮常有红色、黄色,表面一般较为粗糙,抛光性差。但也有品质好的,如黄龙玉就是石皮钟,由于色如黄蜡,故得名“黄龙玉”。 水头,是指翡翠的二氧化硅颗粒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也就是透明度的好坏。
好的水头,看上去很明亮、清亮,泛荧光(在紫外灯下会呈淡绿色),像玻璃体一样,非常灵动。而有些翡翠虽然晶体轮廓清晰,但透明度就差强多了,显得干涩呆滞。这就像玻璃和水晶的区别一样。 所以要判断一件翡翠的水头是否好,首先要看它是不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如果不透或者是乳白色,那就说明水头不行。其次还要看它是否干净、明亮、有精神,如果灰灰的,那也是水头不足的表现。
通常来说,玻璃种的水头是最好的,其次是冰种、糯种、棉种,最差的是石头种或者砖头料。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老坑种翡翠经过打磨抛光后,也会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这与它的种有关,但同时与加工的工艺也有关系。
所以不是种好的翡翠就一定水头长,这还需要综合考虑。 影响水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些:
1. 翡翠本身的结构。纤维交织结构会让翡翠更通透,而块状结构就不容易透。
2. 翡翠的密度。理论上来说,同等体积的情况下,密度大的翡翠会更重,相对而言会比密度小的翡翠更加通透一些。因为重的话,说明颗粒间空隙比较小,这样光就能比较容易地穿透。但是,这种通透只是视觉上的感觉,并不是实际上的透光。
3. 翡翠的成分。一般来说,含钙高的翡翠会比较粗犷,含铝高的则会比较细腻,而若同时含钙和铝,那就会又粗又细了。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其实每一种元素都是要占一定的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