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从何而来?

姚静姚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见下图): 先民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新词汇并逐渐积累成文字体系后,他们很自然就会使用这些符号来记录语言、交流思想。

据考古发现,我国古代文字主要可分三大类九小类,其中甲骨文属于一类中的三小类之金文大篆,而商末周初的金文是大篆中的典型代表,它既保持了原始文字形态又已具备了成熟文字的基本特征:线条圆转,笔画匀净;字形结构由繁至简,向定型化方向发展等。这种具有丰富形象性、高度概括性的象形文字一经发明,就为后世艺术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到了战国时代,各国割据,互不往来,各国文字因地域不同、长期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数百种字体,且大小不一、长短不齐、肥瘦悬殊、笔势各异、书体纷乱。在这种情况下,秦统一了天下,为了便于全国的政令传达和公文处理以及文化交流与联系,秦始皇下令在统一六国后的基础之上,以秦国文字(亦称秦篆)为基础来推行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大篆。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小篆”。 小篆的出现使汉字形体趋于整齐划一,大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小篆笔画比较繁杂,书写起来不够便利。到西汉后期,汉王朝中央政府为了克服这一弊端,便组织了一批官员和学者对秦篆进行改进和修正,他们删掉了一些杂笔,简化了一些笔画,使字体结构上更加匀称美观,从而使汉字变得更加易读易写。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汉隶”。

隶书盛行于汉代,因其字形多取横势,且字形多呈宽扁,故有“汉隶三分斜,字形多扁平”之说。东汉时期,隶书进一步向楷、行、草诸体演变。其中,汉魏时期的楷书也称真书或今文字,其点画平正挺拔,横竖笔画分明,字形方正严整,结体严谨,笔力内敛蕴涵,风格端庄雄浑,气度肃穆庄严,被公认为“最得笔法”,是最规范、最成熟的汉字书写形式。同时,由于汉字本身所具备的线条化特点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积淀,使得人们在临习、欣赏、创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因此,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更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优质答主

从文字演变历史上看,汉字起源于甲骨文,但最早的原始文字不是甲骨文,而是陶寺遗址出土的黑陶刻符和山西夏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骨刻,这两个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 其次,从书体演进上看,秦隶书是建立在汉隶之上的,东汉时期蔡邕在《书法论》中提到“惟初字之体皆须直书”,也就是说汉隶之后是横书的楷书或曰今草等,这种字体到了魏晋南北朝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到南朝梁武帝时更是有《集古字法》问世; 最后,从个人风格上来看,王羲之的行书影响了中国整个书史,唐太宗李世民《晋书·王羲之传》称王羲之为“六朝以来,无人出其右者……真草之间,尤善隶书”;而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著《书断》评价说王羲之年少学书时的作品就有逸气,“后书亦多逸少笔意”——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哦! 所以呢(其实还有很多),总之可以看出来古人的审美取向啦——他们喜欢写得漂亮的字体,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们才会写出像样的书法作品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