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陶有收藏价值吗?

权隆权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灰陶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黄河流域的一种民间艺术,因烧结温度控制在1050℃以下,所以呈灰色,又称灰陶。 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中,除釉陶和青花瓷外,其他大部分陶瓷器型均为素面无纹的,这种风格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明代崇祯年间,出现刻花、划花的彩陶工艺后,才又出现了纹饰。素面的灰陶器,以土质细腻,陶色匀净,硬度适中,强度较高,吸水性和透气性都较好的细泥陶为原料。

制作工序大致如下:选料→成型(手搓、模塑)→干燥→烧制(焙烧、氧化)-→彩绘或不彩绘→复烧(还原)。 由于采用了高温焙烧和还原补色的工艺,使得早期的灰陶器表面具有了耐腐蚀性。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铜等,从而赋予了其较高的观赏价值与科研价值。部分作品还涂有保护颜料,起到了防蚀、抗菌的作用。这是其他陶瓷品种难以企及的。

目前发现最早的灰陶制品出自陕西西周早期墓中,造型为瓦楞状深腹罐;战国秦汉时期的灰陶则盛行薄壁圆筒形器或扁圆形器,此外还有方盒、豆、瓿、壶等。河南安阳出土过一批西汉时期的灰陶俑。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过一件素面灰陶大罐,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也曾出土过两件类似件的大罐。这些器物均形象生动,神态逼真。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装饰要求的提高,以及制陶技术的改进,到了清代中晚期,彩色瓷成为了主流。而灰陶的制作却开始逐渐衰落,至清末民国时期几近失传。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一些古生物化石、古代木器、古钱币、古瓷器等陆续进入收藏领域,而作为史前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灰陶,因为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浓厚的文化烙印,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藏友的兴趣和青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